《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31 11:23:07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此处隐藏14893个字……>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认字、写字。

⑵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识字。

2、小组合作检查。

3、朗读。

4、想象体会。

5、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草?小草在一年当中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草的古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3、看古诗课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学习

1、按照自学方法四步骤预习古诗。

2、检查自学情况:

⑴个别读:

正音。

⑵个别读:

比比谁读准、读通、读顺了。

⑶齐读。

⑷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⑴“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枯──荣”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尽”可用箭笔画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2、朗读指导。

3、情境背诵:

我们来做个游戏:

你放学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⑴师生情境表演。

⑵生生之间互演。

⑶齐背古诗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诗配画感悟古诗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古诗的新方法,那就是给古诗配一幅画。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应该画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看法时要有理有据,补充和反驳时也要有根据。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应做简笔画和引导点拨。

四、美读

1、播放古诗课件,提出给画面配上古诗的要求。

(学生自由准备)

2、个别学生配画面配乐朗诵,评价。

3、男女生分句朗诵,注意节奏、韵律。

4、齐诵。

5、背诵。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