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窦娥冤》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窦娥冤》教案1一、重点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二、难点
1.“三桩誓愿”之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
一、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末、旦、净、杂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为:①对白:人物对话。②独白:人物自叙。③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④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文本介绍
二、重点研读
1.浪漫主义手法——三桩誓愿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
地点法场荒野山阳
监斩官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
分析1.窦娥发下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
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2.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两桩。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
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在艺术舞台上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2.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人物形象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
文章主旨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
1.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2.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他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读后感悟贞洁孝敬,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三、心灵回响
文本选段朗诵欣赏
(答题时间:30分钟)
1.《窦娥冤》(节选)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__________手法。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
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 ……此处隐藏30832个字……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
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
(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⑵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
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
⑶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㈥思考讨论
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圆”。
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谈你的感想。
四、总结
1、窦娥形象及意义(作品主题),学习其美好品质。
2、语言特点
3、艺术手法
4、读书、写作指导
五、作业
1、背默[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思考讨论
作者在第一场面安排窦娥指天骂地,为何又在第三场面靠天地来显示其冤情?谈一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窦娥冤
关汉卿
冤
怨 悲 恨
(反抗) (善良) (反抗)
现实 ← → 浪漫
控诉、歌颂、表达愿望
课堂练习:
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中几段唱词,回答下面问题。
《窦娥冤》: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西厢记》: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烛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通过唱词分析,关汉卿与王实甫各属哪一流派?
2、试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各自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教案15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
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确:
1、(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熟读第三折,重点品味《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子,初步感知窦娥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故事梗概
七、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很生动,比较成功,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抓住课本剧,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本课的要点,并且结合课文观看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对于本剧有宏观的把控,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