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小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小学教案1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春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三、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雪花》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2、动集体舞《小树快长高》
3、拓展有关植树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能准确切入。
一、参与游戏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小雨点》
1、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2、指名请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我和小树来比赛》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我和小树来比赛》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四、律动、集体舞《小树、小树快长高》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五、课堂小结。
春小学教案2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在4月18日下午对全组教师的教案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全面具体的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课时教案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步向素质教育的目标靠拢。
3、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或好几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培训项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二、问题指出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虽然备课次数不足的现象消失了,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但是个别教案内容没有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2、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 ……此处隐藏18536个字……画面取一个带有“春”字的成语名字。
生:春花烂漫
生:春意盎然
生:春暖花开
生:大地回春
生:春色怡人……
3.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很喜欢春天,于是留下了一些关于春的名诗佳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呢?(小组互相交流)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配乐诗朗诵唐朝孟浩然的《春晓》和宋朝朱熹的《春日》两首。
四、赞春:揭示春天的美好情怀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它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用一、二句话赞美你眼中的春天。
生:春天多么美好。
生:春天,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生:让我们拥有春天般温暖的胸怀。
师:春天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同学们,你们就像四季中的春天一样朝气蓬勃,愿你们珍惜美好春光,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用我们的智慧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作好奋斗的准备。
(《春来了》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春小学教案14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课题
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她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来到了梅花山带来了什么呢?
二、揭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和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先学后教流程
(一)字词学习
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
3.反馈点拨
a.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c.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1.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寒,还,尽,挨,片)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5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使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
1、组词。
空() 不() 尺()
寒() 还() 尽()
2、说话。
用“欢乐”说一句话。
春小学教案1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