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电影情节中有个很好的设定在于,虎爸首先是看到了女儿们具有摔跤潜质,然后才开始引导训练,并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想当国际冠军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只不过,虎爸觉得既然开始训练了,那就一定要严格,做事就是这样嘛,不做则已,要做就要认真做。
父亲作为教练的时候是无情的: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让平时穿长袍的小姑娘穿上男孩子式的短裤;无视女儿们的苦苦哀求剪去她们的长发……
刚开始,女儿们受不了苦,也受不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偷偷与父亲对抗。
她们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偷懒跑去参加14岁闺蜜的婚礼时候,父亲则用一个巴掌将其玩耍的梦想击碎。
但,当女儿向出嫁闺蜜埋怨父亲的时候,出嫁好友的一番话却让女儿们醒了过来:
“我倒是希望上帝给我一个这样的父亲,至少他非常关心你们,否则就像我一样,以女儿降生开始就是以锅碗瓢盆为伍。他愿意为你们挡风遮雨,为你们忍辱负重,就是让你们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我们现在经常说要快乐教育,但快乐教育不等于放养教育,孩子心性散漫,把玩放在第一位,即便有某种天赋,也很容易因为吃不得苦、不愿吃苦而浪费掉。虎爸十分清楚孩子的天性,他明白现在这份苦,对孩子的将来意义非凡。
我们说“母爱”和“父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父爱教育,因为它可以促使孩子历经磨难,发自内心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当下吃穿住行等外在的东西所迷惑。
其实,虎爸也有温柔的一面:因为素食主义的母亲不愿意触碰任何荤腥,从来不知如何烹饪的父亲按着烹调书制作鸡肉;因为小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于是便在自家农田里亲手开辟出一块训练场;在Geeta受到学校教练不公平待遇的时候,长途跋涉来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以合适Geeta的方式训练她,并为她烹饪营养丰富的食物。
决赛的前一天,虎爸鼓舞女儿:“如果你明天赢了,并不是独享胜利果实,会有成千上万个人和你一同享受胜利果实,是所有被认为不如男人的女孩的胜利,是那些被禁锢在家庭琐事中女孩的胜利,明天比赛将是最重要的一场,你不是和那个澳大利亚人比赛,你是同那些所有轻视你的人比赛!”
这就是真正的父爱印度传记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印度传记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在严厉的外表之下,其实没有一个人比虎爸更了解他的孩子。一个陪着女儿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的人,一个最了解女儿的天赋和弱点的人,一个真真正正为她着想的人,给我们展示了他彪悍的教育观。
最后,最后,女儿站在了决赛现场,虽然没有了父亲在身边陪伴,她还是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赢得了比赛的胜利。结尾时,精彩的摔跤镜头看得人热血沸腾,忽然觉得,人生有个念想,为了这个念想去拼尽全力的感觉真好。
这也是整部电影非常可贵的地方。它一点也不掩饰现实的残酷,无论是早婚、父权、官僚,甚至于摔跤运动本身的激烈与危险。但针对所有的社会问题,影片都抱着一颗勇于选择的心。父亲和女儿选择了,行动了,然后从卑微的起点,一直到自己的目标。
银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所触动了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非常非常非常好看的电影,堪称本年度看过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阿米尔汗出品,必属佳品。
曾听过多少次“穿裙子,留长发才是女孩子”“女孩必须要会做饭做家务”“女孩必须文静甜美”等等女孩必须怎样怎样诸如此类的叮嘱?
可曾想过如若抛弃这些桎梏,你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一个父亲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
同时也带出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童婚是常态,年纪轻轻结婚生子,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就此埋葬在家庭里的悲凉;国家希望运动员夺金,却不给予充分支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导致运动员陷入窘迫之境的无奈。
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可最终他对现实低头了,于是将梦想转嫁到儿子身上,希望有朝一日儿子能替他圆梦。
然而现实很残酷,也许他天生一副岳父相,连生4个闺女,令他绝望不已。
直到有一日,两个闺女打残两个男孩,他恍然大悟:不是只有儿子才能代他为国争光啊!女儿也有潜力夺金牌呀!
结果,两个闺女的苦逼训练之旅就此展开。。。
尽管我并不认同家长把自己的梦想强硬加诸在子女身上的行为,但是当两个女孩竭尽所能逃避、反抗父亲的锻炼时,同龄的女孩披着嫁衣在一片欢快音乐中郁郁寡欢,流着泪透露对她们的羡慕。
“我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你们不用在14岁时就嫁给你们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
父亲对参赛的女儿说:“你如果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告诉她们其实女性还有别的出路,打破所有对女性固有的偏见。”
当母亲忧虑地担心女儿学了摔跤,没有男人会选她们当妻子时,父亲则回了一句: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他对女儿的能力给予百分百信任,让她们脱离男权社会硬扣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和偏见,展翅翱翔。
曾经的嘲笑轻视,也因为她们变得强大,而转化成敬佩仰望。
两位女主角,无论是童年亦或是成年版的,均长得舒服清秀,抬头挺胸的短发姑娘更加神采飞扬。
自信,是最好的化妆品。
父女间的感情也不断经历考验,从一开始女儿不愿背着父亲的愿望前进,到后来技术上的分歧,当父亲和Geetha生了嫌隙,互相角力时,有种廉颇老矣的苍凉感,毕竟翅膀硬了啊。。。
一场热泪化解父女俩之间筑起的冰墙,再次并肩征战。
有些情节并没有按照套路,让我觉得有些意外,当然也略感遗憾,不过大体上还是很畅快淋漓。
电影的节奏明快紧凑,张弛有度,每场比赛都让人紧张万分,捏一把冷汗,甚至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就算不是真的比赛XD
阿米尔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比预告片更有吸引力的名字,是电影质量的保证。
一直很喜欢他的电影,因为能从他的电影里感觉到大爱,能感受到他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努力。
这部电影亦毫不例外,以往是点缀的爱情元素,在这部里直接消失了,却完全不影响它的可看性。
因为女孩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爱情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每个人都能是高飞的鹰,别以为自己只能做金丝雀,不做别人的公主,要做自己的女王。
用喜欢的模样登场,朝着想要的方向野蛮生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最近爆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凭仗其超高口碑,成为印度影 ……此处隐藏12797个字……里后来赢过无数次的女孩,是不是也这样想。
现在更多的时候,爸爸是不在身边的,但是我却比在他身边的时候,更容易想起他。
跟他分享我种的花,虽然还是没能成功开花;跟他分享一些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写下的文字;有一些瞬间,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的,但在他面前,似乎也永远是个孩子。
也许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有一个,最爱我的,爸爸。我可以带着他所有温和坚韧的品质,努力的生活下去。
长大后,我是不是,就可以成为,你那样子的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起初,对于影片没有太大的关注,毕竟是一部去年就在印度上映了的电影,引进得有点晚了。最后决定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分是因为网上对影片有较大的争议,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主演是阿米尔·汗。
(基友问我周末看片子,我都是直接截图征询意见。因为我预料到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周末去看什么?”
“不太清楚,要不《摔跤吧!爸爸》?”
“好的乖儿子!”
大致概括一下影片剧情:爸爸是全国冠军,希望儿子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代表国家拿到世界冠军,不想生了好几胎都是女儿。峰回路转,女儿也有摔跤的天分,于是他决定培养两个女儿摔跤,女儿们从抗拒到逐渐爱上摔跤。然后女儿成为全国冠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中途经历一些矛盾,解决矛盾,最终拿到国际赛事金牌,故事圆满落幕。
《三傻》讲教育,《PK》讲宗教(以及印巴矛盾),这次讲的,应该是性别问题了。女性想要获得尊重,只能做男人的事,比男人更男人,获得男性的尊重。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端独裁的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孩子必须要子承父业练习摔跤、代表国家获得荣誉。起初,他对这个梦想已经死心,女儿们也过着一般女孩的生活。当他发现女儿们的天赋时,他的梦想重燃,而女儿们也失去了原来的生活。每天五点起床锻炼,控制饮食,长发也被剪去。女儿们对此虽有怨言,但也无法和强势的父亲正面对抗,只能耍点小聪明,搞一搞非暴力不合作。
直到她们与一位年轻的新娘进行了谈话:
“我们羡慕你,能过正常女孩的生活。”
“但我羡慕你们,不用像我一样,14岁就被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从此以后只能和锅碗瓢盆过日子。我羡慕你们,你们有一个爱你们的父亲。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很疯狂,但是他一直都在坚持。”
于是她们开始了勤奋的练习,并一步步拿下了众多的奖牌。从这里开始,才是她们主动向父亲呐喊“摔跤吧!爸爸”,渴望着摔跤,渴望着胜利。
父亲让女儿们练习摔跤,是因为固执地实现梦想,还是真的爱女儿、不想让他们走这条路?不管他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女儿,我们只要看到他成功了,女儿们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成功的结果摆在面前,出发点还重要吗?最后,女儿力战对手,代表国家获得了金牌。那么她是为了父亲的梦想在拼搏吗?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让自己成为第一流的女摔跤运动员而拼搏?在成果的结果面前这些都不重要,她即是为了父亲也是为了自己。
片中的父亲是一个正面形象吗?看起来不像。其实他和其他的父亲一样,为女儿设定好了日后的道路。只不过女儿在她的道路上成功了,获得了万人景仰,没有人会再觉得他疯狂。为了让女儿练摔跤不顾家庭生计,让侄子给女儿们陪练,低价向小贩买鸡肉,以前他都是靠着拳头在说话。而现在他(的女儿)像衣锦还乡的苏秦,每个人都在巴结他。
他要是一口一个“正能量”,说着滴水不漏、冠冕堂皇的台词,鼓吹“人人平等”然后尊重女儿的意见,那这个人物的设置就彻底地失败了。满是缺点与毛病的形象才是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才是真实的乡野村夫,才是真实的印度现状。
如果你愿意抛开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完美人物,走出大城市,走到欠发达地区、走到乡村中去,你会发现其实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是一样的。
最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他的《PK》。大使馆电话打通的时候都要哭出来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简单来说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严厉训练两个女儿的体能及摔跤技能,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没有什么起伏悬念吊观众胃口,但故事细节处非常细腻感人,人物刻画也很到位,从头至尾都看的很投入,跟着剧情发展体味父女三人的故事始终,果然是一部良心片。刚开始我也并不理解这位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两个年少女儿的身上,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她们,并且在两个女儿不堪重负提出一点抱怨后,非常狠心的在她们委屈的泪水中剪去了她们的长发。
个女儿开始消极训练各种捣乱。有一天她们偷偷参加了一个14女孩的婚礼,玩的正开心时,父亲愤怒的突然出现,并且甩了姐姐一巴掌。姐妹俩非常伤心,抱怨和指责她们的父亲,觉得摊上这样的父亲非常倒霉,我也有点同情她们。这时14岁的小新娘,说了一段话,这番话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将两个女儿的心态和故事的发展带向了另一个积极的方向。并且也是由这番话我了解了印度不一样的国情,了解了这位父亲的良苦用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梦想,更是一种深沉的父爱。小新娘的这番话还原如下:我倒是希望神赐我这样的父亲,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成子女,认真的为你们考虑。而我,一出生就要处理所有家务,一到14岁就要出嫁,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要被送到一个不认识的男人那里,再生儿育女过完我的余生,我多羡慕你们,至少你们的父亲重视你们,他和全世界对抗,为你们忍辱负重,还不是为你们能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有什么错吗?从此姐妹俩积极训练,加之天赋,很快便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并且在后来的国际比赛中姐妹俩先后均夺得了摔跤比赛的金牌,为国增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的正能量很多,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两点:第一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如姐姐吉塔这样身怀天赋的人,后天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也是那么重要。姐姐进了国家队后的表现充分体现出这一点,精力的分散和错误的引导足以抹灭天才的光芒。后来幸好父亲再次强势介入,再次给予了姐姐吉塔适合她自身的战略技巧分析,更重要的是深沉的父爱和源自内心的绝对信任的力量,让她在国际比赛中突破先前的阴影,杀出重围,成功夺冠!第二点:故事中不显眼的几个小细节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和共鸣,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能训练后,父亲为两个女儿辟出一块土地铺满松软的土,作为实战基地,用来学习摔跤的技巧。
来到这块地前,父亲对女儿们说的第一句话是:“要对大地时刻充满敬畏之心,你越是敬畏,它给予你的就更多”。在国际比赛中,当姐姐绝处逢生一举夺冠之后,她第一个动作是很自然的亲吻了下大地!现今社会,浮躁充斥每个角落,包括你我,我们常常彷徨,莫名焦虑。前两天看到网络上一段话很好: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哪里来的小情绪?哪有治不好的情绪病?无非是你脑乱,是你对目标没有最起码的敬畏之心!电影结束后,我平复了下被影片带动的紧绷和激动的心情,再次审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我再次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当前路和目标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必须努力用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心怀感恩,心怀真诚,心怀敬畏。同时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保持快速学习的能力,我心向阳,做最好的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