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语大全
小学成语大全1开(诚)布(公)里(应)外(合)大(惊)失(色)
闻(鸡)起(舞)打(草)惊(蛇)争(分)夺(秒)
指鹿(为)(马)出生(入)(死)情(同)手(足)
(百)鸟争(鸣)骄阳(似)(火)(自)高(自)大
不学(无)(术)度日(如)(年)和蔼(可)(亲)
国色(天)(香)心慌(意)(乱)手舞(足)(蹈)
拔刀(相)(助)目(中)无(人)应(有)尽(有)
妙(笔)生(花)日(行)千(里)节(外)生(枝)
走(马)观(花)所(向)无(敌)无(计)可(施)
诚(心)诚(意)顶(天)立(地)翻(江)倒(海)
万(无)一(失)翻(天)覆(地)苦(口)婆(心)
粗(枝)大(叶)弄(虚)作(假)埋(头)苦(干)
同(甘)共(苦)滴(水)穿(石)和(风)细(雨)
左(右)开(弓)十(万)火(急)熟(能)生(巧)
害(群)之(马)一(帆)风(顺)耳(聪)目(明)
眉(飞)色(舞)漫(山)遍(野)杀(鸡)吓(猴)
有(名)无(实)千(奇)百(怪)古(色)古(香)
挑(肥)拣(瘦)欢(天)喜(地)力(争)上(游)
冰(天)雪(地)念念(不忘)百(年)树(人)
单(枪)匹(马)飞(沙)走(石)非(同)小(可)
两(面)三(刀)日(上)三(竿)日月(经天)
小学成语大全2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烈日当空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亦作铄石流金烁石流金烁玉流金
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
五黄六月
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小学成语大全3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成语解释】:乘:趁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人的志向远大,气魄雄伟,奋勇前进
【成语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成语简拼】:cfpl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乘风破浪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茅盾《子夜》五)
【近义词】: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反义词】:裹足不前、垂头丧气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成语故事】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符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小学成语大全4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浮瓜避暑沉李浮瓜。
夏炉冬扇
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虫语冰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也比喻毫无用处的东西。
冬裘夏葛
泛指美服。
春风夏雨
春风:春天的和风;夏雨:夏季的细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养育万物。比喻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春诵夏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小学成语大全5今天晚上,我提议:来玩成语接龙。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答应了。
我郑重其事地说:“规则是这样的:一个人先说一个成语,另一个人以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说一个成语,读音一样,字不同没关系。如果有谁答不上来,另外2个人就把颜料涂在脸上。”“好。”爸爸妈妈自信满满地答应了。
“我先出。”我酝酿了一下,狠狠地说,“出尔反尔。”
“尔......耳......耳濡目染!”爸爸满头大汗地说。
“燃眉之急。”妈妈迅速地答了上来。
“急中生智。!”我茅塞顿开。
“智......自知之明。”爸爸想了许久,说。
“明枪暗箭。”妈妈不愧是语文老师,这么快就答上来了。
“箭在弦上。”我做了一个拉弓的动作。
“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爸可真够“老奸巨猾”的,连七字成语都用上了。
“等一下!” ……此处隐藏6704个字……>
通过新编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召开成语故事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前些天,同学们的成语故事会开得很好,很多同学讲得有声有色,并且理解了很多成语的含义。今天,我们将进行更有趣的,也是有关成语的教学,那就是要求大家新编成语故事。(板书标题:新编成语故事)
二、教学活动过程及要求
1.提出新编成语故事的要求:①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②可以改变故事的本来含义。
2.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故事的含义。
3.启发思维,全班同学自由接编《新编狐假虎威》。
4.师生小结新编故事的优缺点。
5.学生自由选择成语,按要求动笔编写故事。
6.按小小组(三、四人一组)读新编的成语故事。每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读。
7.大组读故事,评出一、二、三等奖。
8.总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的想象,深刻的思维,新编了这么多情节完整、想象丰富的成语故事,真不错。课后,你可以把原成语故事和你新编的成语故事讲给亲朋好友或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比较,最好能向你提出宝贵的意见。
三、教学效果
同学们新编的成语故事,创造了新的有趣的情节,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义,有的给予故事全新的意义。
例如,有个同学的《滥竽充数新编》(前—部分省略),说南郭先生逃到了另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大臣看到他手里拿着竽匆匆赶路,急忙拦住他说:“正好,我们国王要找一个人吹竽给他听,那就请你吧。”他们把南郭先生推推搡搡地送到国王寝宫。国王支开了所有的大臣,要南郭先生吹竽。南郭先生见实在躲不过去了,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俨然一个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地称赞:“好!好!”
故事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这个国王也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
还有个同学在《新编狐假虎威》故事里说,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结果,倚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了。
还有个同学的《新编对牛弹琴》,里面写: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四、教学后的感想
1.全班接编故事,小小组读故事,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原理,
2.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编写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因为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以说这一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成语大全141、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2、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3、比肩接踵: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4、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5、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6、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7、腹有鳞甲: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8、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9、比肩叠迹: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10、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11、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12、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13、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14、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小学成语大全15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简拼】:hjhw
【成语字数】:4个字
【感情色彩】:狐假虎威是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文档为doc格式